媒体中心行业资讯

垃圾分类,物业如何做好精细化宣导
发布时间:2020-11-23 14:32:28  来源:文章来源于凡圈子--作者李知玄  阅读量:2717

引言

      2019年6月3日,习近平主席对垃圾分类作出重要指示。习主席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2020年9月1日,习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时指出,生活垃圾分类关系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都有着重要意义。要从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推动群众习惯养成、加快分类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加快构建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长效机制,树立科学理念,分类指导,加强全链条管理。

      新形势下的垃圾分类,应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目的,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为手段,以对居民日常生活影响小为底线。


      垃圾分类由倡导变为强制,分类宣导应及时作出调整。事实上,在垃圾分类全链条的各个环节中,居民真正关注、与居民的生活环境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会制约垃圾分类全链条健全发展的,均为分类投放。

      分类投放,受分类知晓率、准确率及参与率的影响。调研表明,约四成居民对垃圾分类持观望态度,随波逐流,易形成破窗效应。将分类宣导精细化,使积极者坚持、观望者参与、不分者处罚,能有效促进分类知晓率、准确率及参与率的提升与保持,保障垃圾分类全链条健全发展。垃圾分类的精细化宣导,分为宣导要点、宣导方式、浸润式体验、溯源管理四个部分。

一、宣导要点

   当下,“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已深入人心,大多数居民都认为垃圾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回收利用。清洁工、个体回收者甚至极少数居民,主动在分类投放点分拣可回收物并拿去卖钱,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部分居民很困惑,明明有人主动分,为何还要居民自己分?强制分类新形势下,分类宣导应与时俱进,推出精细化宣导要点:减少环境污染、不分类不清运、垃圾按量收费、践行绿色生活。

1.1、减少环境污染

将厨余垃圾对生活环境影响大、有害垃圾对生态环境危害大、电器垃圾混合焚烧污染大,作为精细化宣导重心。居民将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及电器垃圾源头分类,避免进场填埋或进炉焚烧,有利于垃圾填埋场及焚烧厂实现清洁填埋及清洁焚烧,能有效减少垃圾处理对居民生活环境及大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危害。

1.1.1、厨余垃圾约占生活垃圾总量的50-70%,厨余垃圾腐烂是垃圾恶臭滴漏的根源。厨余垃圾混入其他垃圾处理体系,会使小区的环境卫生差;垃圾中转站污水多恶臭重;生活垃圾填埋场及焚烧厂的环境污染隐患高。

1.1.2、有害垃圾是生活垃圾中的危险废弃物,目前生活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的污染防治措施,不能完全消除有害垃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害垃圾混入其他垃圾处理体系,得不到妥善存储,会使小区的环境污染隐患高;生活垃圾填埋场及焚烧厂的环境污染隐患高。

1.1.3、我国其他垃圾处理以全量焚烧为目标。截止2020年10月,全国31个省和直辖市的214个大中城市均建有生活垃圾焚烧厂,总焚烧处理能力高达566273吨/日,且人口密度越大的城市,焚烧处理量也越大。

垃圾焚烧的特征污染物二恶英,是地球上毒性最强的毒物。电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焚烧,易催化二恶英重新合成。电器垃圾混入其他垃圾处理体系,会加大生活垃圾焚烧厂的环境污染隐患。

    1.2、不分类不清运

垃圾不分类混合投放,将会被清运公司拒收,堆在小区会发臭,污染居民的生活环境。

    1.3、垃圾按量收费

生活垃圾处理费即将推行按量收费制度,清运其他垃圾收费;清运分类垃圾免费或少收费。垃圾不分类混合投放,将增加居民的垃圾处理费;增加小区的垃圾清运费。

    1.4、践行绿色生活

      随着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居民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损害。推动绿色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控制生活垃圾产生量,降低垃圾分类成本,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践行绿色生活,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呼吁人人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减少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铺张浪费现象,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绿色生活,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对环境友好、对健康有利的生活。践行绿色生活,居民要在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中,主动将垃圾减量,主动进行绿色消费。光盘行动、自备水杯、自带购物袋等,是居民力所能及的垃圾减量关键小事;绿色消费,是居民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的重要途径。

二、宣导方式

垃圾分类是持久细碎又充满变数的工作,需长期宣导。垃圾分类宣导的实效,受居民意识不足、装修、搬家、出差、度假、走亲访友、物业与居民有矛盾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精细化宣导方式分为集中宣传、驻点督导、上门回访三种。

2.1、集中宣传

集中宣传可有效提升居民的分类知晓率,并转化为分类行动。集中宣传分为入户动员、定期活动及定点宣传三类。

2.1.1、入户动员

在垃圾分类开展之初,入户动员是最实用、最省钱的分类仪式。上门给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学习资料,让居民清楚垃圾分类有政策法规;能有奖有罚;可投诉举报。垃圾分类学习资料包括:

   垃圾分类方法;

   各类垃圾的分类投放地址及投放时间;

   政府的垃圾分类法规及奖惩制度;

   小区管理规约的垃圾分类条款;

   小区的垃圾分类奖惩制度;

   创建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的相关政策;

   践行绿色生活的相关政策;

   政府的监督及投诉方式。

2.1.2、定期活动

即便在日本这个垃圾分类几十年的国家,住宅区仍要经常举办分类宣导活动。定期分类宣导活动的主要目的为:

   垃圾分类的宣传、培训;

   定期向居民通报垃圾分类工作,满足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   表彰奖励做得好的居民,批评谴责做不好的居民;

   现场回收;

   宣传绿色生活、绿色社区、绿色消费等。

定期活动有利于形成浓厚的环保氛围,培育小区的绿色文化;更可结合社区建设,将近期各类宣传活动一并举办,实现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最大化。

2.1.3、定点宣传

定点宣传针对性强,可及时更新,时效性高,可发挥舆论监督及知识传播作用。小区宣传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楼栋电子显示屏,实时播放垃圾投放点的监控画面;电梯轿厢广告栏,公示楼栋垃圾分类红黑榜;分类投放点的宣传栏,公示小区各类垃圾的移交工作。

2.2、驻点督导

分类投放点驻点督导,可有效提升居民的分类准确率。通常居民经过三五天的适应期便可进入状态,十天左右分类准确率趋向稳定。后续分类准确率出现反复,一般与家中来客不知道要垃圾分类,以及家中出现新种类垃圾有关。随着全国推行垃圾分类,不知道垃圾分类的情况会减少;而具共性、难识别的新种类垃圾,可在集中宣传时重点宣导。

长期驻点督导,须花费大量的人力及资金。垃圾分类是社区志愿服务中参与率最低的类别之一,招募足量督导员较困难。实践证明,分类参与率并不能通过驻点督导持续提升。驻点督导应一鼓作气,不打持久战。在集中宣传到位的前提下,驻点督导一个月即可获得理想效果;两至三个月便可结束。

2.3、上门回访

上门回访能发现具体问题,可有针对性的制定回访方案及分类优化方案,切实提升分类宣导的工作实效。调研可知,分类参与率低与人、时、物有关:

   与人有关:在装修、在出差、在家少、无人住。没人在家,直接拉低参与率。

   与时有关:出门早、早餐晚、晚餐早、回家晚。早晚的投放时间段是否合理,会影响居民的配合度。

   与物有关:不做饭、厨余少、使用处理器、隔天扔。多数居民认为,厨余垃圾只有一点就去扔,浪费垃圾袋;定时定点集中投放不太方便,部分居民改为隔天扔垃圾。

回访频率视小区的分类实况而定,初期以每月组织一次为佳。上门回访不但对垃圾分类有利,还可提升居民的文明素养,锻炼居民的规则意识、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融洽小区邻里关系。

三、浸润式体验

      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让居民随时体验浸润式的垃圾分类教育;切实提升生活环境,让居民感受垃圾分类给小区带来的明显改变;还能让居民眼见为实,对厨余变资源有直观感受,打消居民“分了也是白分”的疑虑,促使居民自觉分类,由“要我分”变成“我要分”。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还可提升小区的垃圾管理应急能力,切实减少小区的垃圾清运量,为政府减轻垃圾清运压力。厨余垃圾就地处理,分为设备减量模式、社区共建模式及设备+共建模式三种。

3.1、设备减量模式

以油水渣三分离、微生物发酵、微生物降解等处理技术为主,利用小型设备,将厨余垃圾在小区就地处理或预处理,达到厨余垃圾减轻重量、减轻污染、减少体积、减少清运量的目的,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

3.2、社区共建模式

发动居民参与厨余堆肥,并在自家阳台或菜地、自住小区或公共用地,建设阳台花园、生态菜园、可食地景或社区花园等。社区共建模式能消纳堆肥产出的部分有机质,让居民接受可持续发展教育,激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提升社会治理支撑力。

3.3、设备+共建模式

结合设备减量模式与社区共建模式两者的优点,将厨余垃圾制成的再生产品在当地全量回用,实现“从餐桌到餐桌”的闭环,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力量。

四、溯源管理

垃圾分类的责任主体是居民,溯源管理能精准掌握居民的分类情况,为精细化宣导打下坚实基础。溯源管理分为驻点督导、智能桶扫码、垃圾袋编码、摄像头监控四类。

4.1、驻点督导

驻点督导在垃圾分类初期能起重要作用,但会受到人手不足、工作态度、经费短缺、天气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4.2、智能桶扫码

智能桶扫码能摆脱对人工的依赖,但会受到总投资大、操作耗时、设备故障、使用寿命、维护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4.3、垃圾袋编码

垃圾袋方便实用,但有制造更多垃圾的质疑。日本偏好垃圾袋溯源,居民自己手写房号,对溯源管理来说效果稳定;对居民来说使用方便;对政府来说前期投入低。

4.4、摄像头监控

摄像头具威慑力,能辅助规范居民的投放行为,但前期布线较麻烦。住宅区可将溯源摄像头并入小区的监控系统,既利于溯源管理的长期进行,又可与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相结合;甚至可与物业的线上管理平台对接,提升小区的垃圾分类管理能力。

结语

将倡导时代的粗放式宣导转变为强制时代的精细化宣导,可发现具体问题;制定专属工作计划;切实提升分类宣导的工作实效;有效促进分类知晓率、准确率及参与率的提升与保持;保障垃圾分类全链条健全发展。

居民是垃圾分类投放责任人,党员居民应当担模范先锋,居委会及业委会也要发挥宣传优势,号召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精细化宣导活动。居民在参与的同时,能带动家人甚至邻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垃圾分类投放管理人,物业应安排专人负责垃圾分类的宣导工作。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居民与物业是利益共同体,双方的配合度越高,垃圾分类的实效越好。物业要将垃圾分类的精细化宣导工作做实,还须将小区的垃圾管理及卫生保洁工作做好,与居民一起,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上一条:住建部等12部门: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下一条:《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