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News

如何把社区商业做出彩?

发布时间:2025-04-29 14:23:40  阅读量:12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社区商业的总体量已经超过10亿㎡。在城市更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趋势下,居民对于15分钟生活圈场景的个性化需求愈发凸显,社区商业作为可以触达居民生活最后一公里的商业形态,迎来了最佳发展契机,拥有着多样商业化探索的无限可能。本文将基于对社区商业前沿趋势的洞察与研究,以“赋能城市发展,创造社会价值”为目标,为存量时代的商业升级和更新迭代贡献智慧。

定义社区

从商业定位和规模上来看,社区商业通常指面积在5万㎡以下,服务1-3公里范围内,服务10万人以下的商业场所。与传统购物中心相比,社区商业以满足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消费为主要目的,具有更高频、更刚需的特点,同时更加重视顾客的体验和参与。

此外,根据社区商业的规模、业态、辐射范围、物业形态等维度,可以对社区商业进行更加精准的细分,包括邻里型(1万㎡以下,一组小店或集成店、传统型(1-3万㎡,社区盒子或小型商街形式)、辐射型(3-5万㎡,BLOCK商街等形式)。

社区商业成为“新蓝海”

据中国社科院预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70%。未来每年将有近1500万人口涌入城市,将形成2万个以上的新社区,在传统商业地产“内卷”、存量改造增多、延期开业增多的大环境下,社区商业以其刚需性、便捷性、精神性、投资性等多重优势,成为了未来新蓝海。

社区商业优势研判

 1 资产保值优势

社区商业消费的首要属性是刚需和高频性,因此在后疫情和经济下行时期,反而表现出更强的韧性,是抗周期的优质投资配置。

例如根据万街创研中心的数据显示,在20192021年的疫情期间,相较于传统商业6-8个月的恢复周期,社区商业平均恢复周期仅有3-5个月,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性。

社零同比增长——12.5%

社区商业消费额占社零——30%

商业平均恢复周期——6-8个月

社商平均恢复周期——3-5个月

数据来源:万街创研中心(2021

 2 市场空间潜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对比发达国家,中国社区商业零售额占消费总支出比例明显偏低,增量空间较大。

 3 符合消费趋势变化

根据社交媒体小红书《2023年度生活趋势》的研究,“近邻升温”、“野到家门口”、“家有桃花源”等相关笔记热度大幅上升,社区邻里的关系正在升温,居民对住所及附近的期待正在变高数量大幅上涨,人们逐渐意识到社区的重要性,开始主动寻找“消失的附近”。

此外,借鉴国际经验,日本作为社会习惯和消费偏好与中国类似的东亚国家,也同样经历着消费习惯的转变。根据社会学家三浦展《第四消费时代》理论,目前所处第四消费特征体现为追求消费体验,重视链接、简约和生活,强调小而精、可持续和社交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的消费趋势变化。

 4 政策红利扶持

近年来国家频频发文支持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和社区商业发展。2024624日,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明确“支持社区盘活现有闲置房屋场所,鼓励利用现有设施转型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推动养老育幼、邻里助餐、体育健身、健康服务、家政便民等服务进社区。因地制宜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社区商业打造指南

如何把社区商业做出彩?如何做出差异化的目标定位、业态组合与空间设计?是众多入局企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绿城未来数智充分总结既有经验,将社区商业的打造核心思路总结为两点:相对标准化、适当个性化。

相对标准化

 1 定位标准化:规范步骤,满足基础需求

作为15分钟生活内的基础生活配套,品牌开发商对于社区商业均有成熟的管控导则,形成了从地块规划、动线布局、业态配比到经营策略的一系列标准化流程。通过规范化管理,保障社区商业服务可以满足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

 2 业态标准化:升级进阶,搭建业态模型

根据业态类型,可以将社区商业功能分为生活服务、餐饮社交、休闲娱乐三大模块,分别对应刚需、完善、进阶。实际应用中根据社区居民构成、消费偏好和周边竞品情况进行差异化的业态组合。

 3 品牌标准化:模块组合,打造生活场景

为充分挖掘存量资产价值,开发运营方通常会结合自身特质、主力客群、商业定位等因素,开展品牌化的社商品牌焕新,从而实现资产增值。

例如宁波“萤集”系列,目前已在滨江奥体、云汇中心、三官堂等多处落地,以全时生活、“萤”聚活力为总体定位,聚焦1-5万㎡小体量商业,包含开放式街区和商业盒子两类。此外诸如杭州“小藤街”系列,以TOD为底盘,让街区向城市打开,打造一种开放型、温暖型的新型商业生态;活力街区“欢肆”系列,以“HybridSpace”为核心理念,将品质公寓和活力街区融合,为Z时代的年轻人提供吃喝玩乐一体化的丰富租住生活。

 4 绿城的社区商业标准

根据客群定位、空间选址、辐射半径等要素,绿城的社区商业分为三大类:生活客厅、街区型商业、邻里型商业。


代表案例:杭州桃源小镇·缤纷里

 绿城社区商业的城市温度与社区温暖

作为绿城社区商业的样板,整个缤纷里的体量,近2万方。从中国传统坊巷式商业街中汲取灵感,采用了BLOCK街区式布局,就像是成都的宽窄巷子, 自在温暖。

一个开阔的中央广场,将小镇分为南北两区。每个区内的建筑,皆配有风雨连廊,赏玩游购的兴致将不再被天气所拘束。早餐店、小镇食堂、生鲜店、药店、理发店、干洗店……缤纷全维的生活配套更是承载了小镇的烟火气,重新定义了小镇居民的理想生活。

 适当个性化

社区商业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个性化的创新赋予其灵魂,以贴合城市特色和社区气质。近年来涌现了众多优秀的非标商业案例,通过设计创新、氛围营造、社区培育等差异化策略脱颖而出,从中也可以获得对社商的启示和借鉴。


代表案例:成都R29社区社区生活空间

 打开社区生活的更多可能


位于成都锦江区,总面积1200㎡,涵盖了九大空间,艺术区、剧院、健身房、便民服务、共享会议室、社区自习室、政务中心、社区咖啡、儿童中心、智慧健康促进中心等场景,分别对应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群体的需求。

这里的共享健身房、只需要10元就能享受2个小时的运动时间。共享办公室、只需要扫码预约,任何社区居民便可以在明亮得体的空间办公。儿童中心涵盖0-6岁早教、6-12岁延时托管、创新型亲子活动等三位一体,呈现家门口的社区儿童服务。自动洗衣房,便民理发店和便民缝补店等生活配套,让生活的每一处细节都能得到妥贴关照。咖啡厅、社区食堂为R29生活空间平添了一份烟火气,健康美味、价格不贵,朴素里带点小精致。R29社区生活空间创新性地把公共商业服务融入到社区日常生活场景内,服务周边社区居民,打通了一条完整的“民生服务业态”。

代表案例:曼谷charn at the avenue
 不想做社区的商城不是一个好公园位于曼谷的charn at the avenue,打造伞状的屋顶延伸交叠,自然形成遮阳区域,便捷的人行通道,同时也让建筑之间的连接更紧密了,结合泰国常见的木质材料和绿植布景的搭配,外观亲近自然,项目整体氛围特别惬意舒适。项目充分引入24小时从早到晚皆可提供各种生活方式的活动场所,致力于使Charn at the Avenu成为日夜聚会的目的地,周边居民无需再远赴市区才能体验到高品质、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  结 语  -综合来看,社区商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空间。从业态复合发展、实现烟火气、品质感与体验感,到线上+线下全场景运营、垂类领域更加细节化的服务,通过全方位提升,让居民在社区生活圈内体验到高品质的娱乐、消费、养老、商务等便利,将为社区商业赋予生动的灵魂和最具竞争力的核心优势。

来源:商业V见地
推荐阅读:重庆商业地产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本文为转载文章,旨在分享交流,©版权归原平台所有,并不表示赞同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不用作商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全国900万家门店严重过剩,餐饮人“血拼”外卖